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文明探源我来说” 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宣讲活动在郑州拉开序幕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时间:2023-07-28 11:32:54

“这彩陶双连壶是古人做什么用的呀?”


(资料图)

“这个壶两边有孔,可以穿绳子,我们也可以把它解释为部族联盟的信物,或者象征婚姻结盟。你看,我们可以给这个复制品穿一条绳子,像不像由此连接了两个人的心,连接了两个部族的盟约。”

……

7月26日,“文明探源我来说”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宣讲活动在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里开讲,吸引了不少观众参加。

活动中,郑州美术馆志愿者赵曼通过向现场群众展示自己在大河村、双槐树等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基础上创作的水墨画作品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直观展现上古时期的黄河文明,与他们一同探寻华夏文明发源和汇聚发展的轨迹,以新方式、新手段拉近文物、文化和人们的距离,带来了一场个性化、沉浸式文化体验。

为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郑州兴文化工程,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近日,按照河南省文明办的统一安排部署,郑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积极动员市区内的文物与文化系统内专家,组建“文明探源我来说”志愿服务专家宣讲队,到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公共文化场馆等地开展文物与文化宣讲活动。

“这件文物是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在李家沟遗址中的发现,这是古人用于狩猎的一种工具。狩猎工具的发展,证明了该地区史前居民从旧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稳定的新石器时代。”

在郑州博物馆“创世王都”展厅内,宣讲师郭春媛采用“流动式”宣讲的方式,带着群众边走边讲,用他们所见到的文物串联起以郑州为主的中原地区文明起源的发展脉络,讲述了从旧石器中原地区播下文明的种子,到商代早期城市布局的合理规划,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兵器的普遍应用,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新颖的方式讲述人类文明各个阶段的演进过程。

为推动残障人士共享文化福利,此次志愿服务宣讲立足郑州博物馆无障碍体验工作室开展了触摸文物的活动,来自市委宣传部志愿者承担起了残障人士接送的任务。

“您来感受一下这件陶罐,他是古人用于装酒的一种容器……”志愿者丁玺玺通过引导残障障碍人士触摸文物模型的方式,让他们近距离感受文物的形状和纹饰,以此让视障人士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特别暖心,感觉今天来的很有意义。虽然我看不清,但他们拉着我触碰文物的时候,它的样子、大小瞬间在我心里勾勒了出来。这还是头一回,实在令人感动!”参加无障碍体验的视障人士王师傅说。

自7月24日郑州市“文明探源我来说”志愿服务集中宣讲行动启动以来,累计21位老师先后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博物馆等地,以集中宣讲和常态宣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为5000余名群众送上了精彩的文化宣讲。7月-8月期间,郑州市将按照河南省统一安排部署,持续推进“文明探源我来说”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营造文物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浓厚氛围。

X 关闭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