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世界实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过高的教育期望对青少年的心理有何影响

来源:有范书生    时间:2023-03-01 03:04:0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资料图)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更多希望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在当代社会,有更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而这也代表着他们对儿女所寄予的殷切教育期望。

而前些年所实施的“双减”政策,是有一定效果的。有些学生的学习负担确实是有所缓解,但事实上,父母的焦虑其实并没有被缓解。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它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地位取得过程中,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建立起对未来的期望。

调查显示,半数多的学生和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获得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并且有四分之一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获得研究生学历。

梦想还是要有的:什么样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上寄托高期望?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可视为父母对子女未来教育成就与社会地位的追求,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影响因素,是家庭积极教育策略的重要体现。

大多数家长认为,学业成就不仅由先天能力决定,即使先天学习能力相对不足,亦可通过后天努力加以弥补。

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期望,则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

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会把所有的教育期望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因此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较高。

父辈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则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够像自己一样接受更多的教育,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而且还能给子女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让子女产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激励他们不断学习。

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父母就会把经济优势转换成教育优势,从而保持社会地位,实现代际传递。

关于社会阶层的研究则发现,中产阶级在市场化教育实践中能够最大化调动家庭资源。

为子女挑选辅导机构并利用有限的闲暇时间陪子女学习,更好地实现“阶级再生产”功能。

流动儿童的父母因为在外工作,而且大部分流动儿童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并不高。

所以为了让子女以后能够有更好的生活,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所以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会较高。

农村父母相对较低的教育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客观贫困下的“教育放弃”,其潜在的风险是贫困的代际传递。

基于我国大规模迁移的研究发现,流动人口较高的父母期望将通过学业辅导反映到实际教育投入上。

41.4%的家庭能尽量满足子女在辅导班上的需求,亦有 53.1% 的父母经常陪孩子做作业。

教育投入方面,也反映出男女的性别差异,父母对男孩更多地参与其学校活动。

对女孩则有更多的家庭辅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男孩的卷入开始降低,对女孩的投入则维持不变。

硬币的两面:高教育期望的双向影响

父母的教育期望往往会转化成父母的外显行为,通过积极的家庭互动来约束子女的负面行为,并对子女产生影响。

合理的教育期望,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父母的考试焦虑。

而实际上,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会通过家庭社会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行为,使学生自己有较高的教育期望,从而自我激励,重视学业成绩。

父母与子女的频繁互动,以及双方之间经常的沟通,其实是有助于加强亲子关系的。

对家长而言,与子女达成一致的教育期望可以帮助家长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监督子女行为,有助于塑造子女的正向行为。

父母的高教育期望会增加子女的学业负担,容易对其认知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会超越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使子女认知能力的形成受到阻碍。

过高的教育期望会使孩子面临更多的压力与挫折,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如造成心理压力过大以及容易造成孩子的挫折感甚至失败感。

对一些特殊群体而言,教育期望具有矛盾兼容性的特点。例如,外出务工的父母与留守儿童。

由于经济压力和较低的教育质量,农村地区也存在“高期望、低货币投入”的现象,但父母会通过迁移收益、职高教育等途径间接完成对子女的学业期待。

农民工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促使他们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一方面呈现出“放任不管”的态度,无暇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

即让孩子“自然成长”,由此就会给留守儿童学习相关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另一方面,农民工父母工作生活在城市中又感受到了来自中产阶级父母对子女的“鸡娃、焦虑”,会潜移默化地将部分“焦虑”转移到留守在农村的子代身上。

同时,受制于经济、文化资本的匮乏,他们对孩子教育参与的方式手段又会呈现出“粗暴”“蛮横”等特点。

依赖强制化的规定与严苛的纪律而不是鼓励支持、平等协商,对孩子学业教育乃至人际交往方面进行过度的干预。

此类间歇性粗暴式的父母参与就可能引发留守子代的“逆反”心理,并最终导致其在学业成绩、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下滑。

天平的两端:如何平衡与调适?

提高父母的教育期望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让贫穷地区的儿童受教育的水平提高。

这将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促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对于父母而言,应结合孩子实际学业成就选择合理的教育期望,并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家庭支持。

父母在持较高教育期望时,要适当加强家庭参与,增加父母陪伴时间,切实为孩子投入关系资源。

例如,尽可能多地共同参加体育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协调父母教育期望与自我教育期望,最终改善青少年学业压力问题。

对青少年而言,在面对父母教育期望与自我教育期望不一致时,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心理弹性。

通过开展共同参与的亲子活动的适当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少年学业压力,增强心理韧性,促进心理健康。

家长群体应正视亲子教育期望偏差对学业成绩及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深入理解教育的内在价值,形成合理适度的教育期望、理性平和的教育心态。

结语

为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十分普遍且正常。

但同时,应该秉承正确的教育观念,选择合理有效的方式正确适度地参与子女学习生活。

从“显性的学业指导”转向“隐性的情感引导”,营造良好的教育“软环境”,从小塑造孩子的逆抗力品质。

特别是应该利用“家庭-学校互动”的模式,加强与学校尤其是子女任课教师、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交流,获取教师对子女各方面的支持帮助。

尽可能充分了解并客观评价子女的的能力与孩子的发展方向,主动调整教育方式,增进亲子交流,减轻心理负担,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业困难,树立教育信心。

须知,望子成龙的前提是:长大成人。

参考文献

《青少年心理学》

《校园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

《家长心理学入门》

《教育心理学》

X 关闭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